10月10日,中国男足在阿德莱德与澳大利亚展开较量,以1-3的比分告负。此役结束后,国足在世预赛十八强赛上遭遇了三连败,开局瞬间陷入被动,丢失了12球,争夺附加赛名额的希望几近渺茫。然而,尽管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,但国足在场上的表现却可圈可点,甚至是三场比赛中发挥最好的,主帅伊万成为众矢之的。
这场失利的根本原因并非如外界所言,是因为状态出色的谢文能在第45分钟被换下,也不是韦世豪在左路防守中的体能消耗,而是球队在关键时刻的防守失误所致。澳大利亚球员的状态同样糟糕,上半场频频出现停球失误,这样的表现不仅与技术细腻的日本球队差距明显,就连对手的国足在技术上也显得略胜一筹。
澳大利亚队的双中后卫尽管经过了换人调整,但防守中依然暴露出避球现象和不合理的让人行为。这给了中国队一些机会,如张玉宁在第20分钟的头球摆渡,助攻谢文能在夹击中左脚低射,为中国队取得了领先优势。但随着比赛的进行,场上形势逐渐倾斜,澳大利亚在下半场把握住几次有限的进攻机会,将比分反超。
澳大利亚的第一个进球来自中国队后防线一次麻痹的瞬间。当时,古德温的内旋传中球正中目标,米勒一跃而起完成头球破门。对于这个失球,中国队的防线缺乏针对性的布置,未能形成有效的防守反应。
第二个失球则暴露出球队在防守策略上的不足。古德温借助队友的左路斜塞,攻入空档,面对国足防守球员的退缩和无力反击,他从容打入一记精彩的左脚远射。尽管这样的进球看似无解,但回过头来看,更是国足从前卫线到后防线的不作为使然。防守球员在危机区域没有进行有效干扰是其主要原因之一。
至于第三个失球,刘洋的处理显得略显慌张。与职业比赛的应对标准相比,如此处理有失专业性。这场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,为国足呈现了一种特殊的无奈。虽然总体表现不差,但三粒失球用现实狠狠敲醒了球队,这些失球绝非不可避免。本场比赛,国足在技战术方面表现出色,身体状态和心态饱满,却依旧敌不过防线松散及指挥系统中的不足。
伊万需要认真检讨球队的防守规划及比赛预案,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采取更为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执教策略,否则国足进入附加赛的希望将更加渺茫。展望即将与印度尼西亚的较量,球队需要在平时的战术布置与临场指挥中谋得更多突破。正如其他球队以迅速应变来度过危机,国足也急需在伊万的带领下探索加强自身的路径。